发布日期:2015-08-11 10:03:3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大,需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2015年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所谓工业化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像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工业化的主要历程主要有五个阶段。
一阶段是1953年-1957年,主要为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工业化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飞机,汽车,交通运输业等项目;
二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初步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还是也重工业为主,但在此期间出现大跃进,反右派斗争等问题,致使重工业在曲折中成长。但在石油,钢铁,电力等工业发展迅速;
三阶段是文革时期和两年徘徊:1966年-1978年,损失巨大,发展缓慢,但主要还是以重工业为主。
四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调整时期(1978-90年代),工业化主要成就为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重大发展,建成一批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单纯的计划手段专项计划手段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合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由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
五阶段就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时期:90年代至今,消费者的明显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并且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中国制造业三大突出问题
无论发达国际海事发展中国家都认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我国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首先我国的创新能力不强,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创新能力指数(GII)及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在世界上仅处在25名~30名左右的位置,并且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和销售收入之比,和世界著名企业相比相差甚远。二是我国的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就如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零部件都是依赖进口,精密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同样依赖进口。三是我国污染严重,资源浪费,随着重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的不保护,导致空气和水质污染严重。同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我国GDP的32.6%,但是能源消费却占全国能耗的58.0%。
三、《中国制造2025》推出的重大意义
中国制造业不仅仅面临诸多矛盾,而且近年来又面临新的挑战—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严峻挑战。而且随着国家对环境的严重要求,工业化也在不断的转型,向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发展,此时《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和提出“三步走“结合实际情况发展使中国提高制造实力,成为制造强国。
为了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目前,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业向中国智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